研究员

李召良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9-09  |  【打印】 【关闭

  

(个人网页)

 

 

男,内蒙古人,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教育经历
  1981年9月-1985年7月就读于武汉测绘学院航测系,获学士学位;
  1987年和1990年分获法国路易-巴斯德大学图像与图形处理硕士和环境物理-遥感博士; 

工作经历
  1990年12月-1992年9月,获法国空间中心博士后奖学金,在图像、计算机与遥感科学实验室从事定量热红外遥感的基础理论研究。 
  1992年10月至2003年9月先后任法国国家科研中心2级和1级研究员。其间,多次受邀去美国加州大学Santa Barbara分校和荷兰Alterra研究中心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2003年10月任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创新基地研究员

  2002年3月获法国路易-巴斯德大学博士生导师资格。
  200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09年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法国功勋与奉献金质奖章(Médaille d’or du Mérite et Dévouement Fran?aise);法国学术棕榈骑士勋章(Chevalier de l’Ordre des Palmes Académiques)

主要科研成果
1)在大气纠正方面,系统地从理论上证明了用分裂窗技术反演陆地表面温度的可行性,首次提出了局部分裂窗技术的新概念,发展了以遥感信息为主体准确提取地表温度的反演理论,成为目前地表温度反演算法的理论基础,为进一步精确反演陆地表面温度扫除了关键性的障碍。

2)在地表温度与比辐射率分离方面,提出了独立于温度的热红外波谱指数分解原理,成功地解决了利用热红外多光谱数据进行波谱分析所必须消除地表温度影响的难题,使热红外波谱分析成为可能,在定量热红外反演理论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受到国际遥感界同行的高度评价,荣获欧洲遥感协会1990年度最佳论文奖。
  3)在地表温度与比辐射率反演方面,根据独立于温度的热红外波谱指数分解原理,提出了一种利用白天和晚上中红外及热红外通道数据同步提取地表温度和地表比辐射率两要素的反演机理。与美国万正明研究员合作建立了利用白天和晚上两套MODIS数据来同步提取地表温度和地表比辐射率的算法,这一成果被美国宇航局MODIS数据组采纳,与局部分裂窗技术一起作为从MODIS数据中提取陆面温度和比辐射率的唯一切实可行的运行处理方法,为目前遥感的主要信息源MODIS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4)在尺度效应与尺度转换研究方面,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热红外领域尺度效应的研究,给出了在非均匀非同温条件下地表温度和比辐射率的定义以及它们在不同尺度下的物理意义及其转变过程,建立了泰勒级数展开以及计算几何两种尺度转换模型,为定量反演地表温度、探索多尺度转换规律、提高区域地表通量遥感估算精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5)在区域地表蒸散发估算方面,发展了一种新的全遥感一源、二源蒸散发反演模型,提高了植被稀疏地区区域蒸散估算的精度;提出了将遥感模型与陆面过程模型紧密结合、取长补短、提高中国陆面蒸散发估算精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与此同时,系统性地研究了地表净辐射的定量遥感反演方法,提出了利用MODIS数据直接估算晴天时刻地表净辐射的新方法,为研究地表能量平衡、地气能量交换等过程提供较为精确的强迫数据。
  主持和参与完成了20多项欧盟、欧空局、法国空间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科技部863以及中科院创新项目。发表科技论文18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0余篇,被引1800多次,H指标18。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安定门外大屯路甲11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邮  编:100101
  办公电话:010-6488-8989
  E–mail: 
lizl@igsnrr.ac.cn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