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第一届防灾减灾知识服务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7-11-27  |  【打印】 【关闭

  

    1月21-22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球科学和地质灾害风险减除部门(以下简称“部门”)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承办的第一届防灾减灾知识服务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主任、中心执行副主任宋德雄,部门项目专家和协调员Soichiro Yasukaw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助理总干事、现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院长Gretchen Kalonji,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公室Himalchuli Gurung、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国际组织处副处长冯凯、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史培军、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纪远、中心国际合作部门负责人刘畅、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对外合作处副处长张明出席会议。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减灾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四川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心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团队近40人参加会议。 

  中心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技术负责人、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卷乐主持开幕式。Soichiro Yasukawa、Himalchuli Gurung、宋德雄、冯凯分别致辞。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纪远主持了主旨发言和工作汇报交流活动。在主旨发言中,Soichiro Yasukawa作了题为“联合国防灾减灾计划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防灾减灾行动”的报告,Gretchen Kalonji作了题为“跨学科的灾害研究和教育新模式”的报告、史培军作了题为“多种自然灾害的全球死亡率和受影响人口风险制图”的报告。在工作汇报阶段,刘畅作了题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的创办理念和发展现状”的汇报,王卷乐作了题为“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的进展和发展规划”的汇报。与会专家针对工作汇报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交流。

  刘纪远对第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具体针对知识服务计划优先领域选择、灾害元数据标准研制、知识服务用户需求分析、灾害位置知识信息服务、灾害大数据知识应用以及开放知识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指导建议。Soichiro Yasukawa结合两个阶段的交流活动就下一步开展灾害元数据标准案例研究、知识服务专家视频会议交流及有侧重地完善防灾减灾知识服务未来计划等提出了建议。

  宋德雄在研讨中强调了灾害元数据标准的研制对于促进全球灾害数据共享的重要意义。他建议,希望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球科学和地质灾害风险减除部门共同建立定期国际研讨会长效机制,每年或每两年都举办此类研讨会议;希望项目组继续与各位高水平的专家保持联系,并逐步建立国际专家网络;希望加强国际合作,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的平台推广到全球;希望加强与国内机构的紧密合作与交流,促进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的落地应用。

  第一届防灾减灾知识服务国际研讨会在参会者参观考察国家减灾中心后圆满结束。依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项目组将充分吸收本次研讨成果,深度加强与国际、国内机构的合作,全面稳步提升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http://drr.ikcest.org)的应用和服务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是于2013年11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次大会上获批,于2014年6月在北京成立的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中心。其依托中国工程院建设,旨在整合各类工程科技数据资源,建立共享数据服务平台,向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提供咨询、科研、教育等线上线下知识服务。

  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于2016年启动的一个分中心。该分中心面向全球防灾减灾的需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防灾减灾的使命驱动下,致力于制定灾害元数据标准或最佳实践,构建全球灾害元数据库;优先以典型灾种为对象,整合和集成国家/区域尺度的灾害数据和信息;以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为支撑,建立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平台;开展防灾减灾专题知识服务、科普传播、国际培训和合作交流,全面发挥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防灾减灾工作的支撑作用,显著提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的国内外影响力。

会议现场

 

参观国家减灾中心

 

参会人员合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