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史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致力于研究地球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发展地理信息核心技术,构建国家级行业重大应用示范系统,建立“数据—模型—软件—系统”一体化的地球信息科学研究体系,对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起到学科导向、应用示范及骨干人才培养的作用。

  实验室于1985年筹建;1986年实验室主楼落成,VAX 11-785超小型计算机系统及Arc/Info、I2S等国际一流的软硬件系统全部引进并投入运行服务,并启动了第一个国家级的地理信息系统研究项目—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实验(国家“七五”攻关第73项项目);1987年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对国内外正式开放。

历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实验室主任:
第一、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1987-1996):地理学家陈述彭院士;
第三、四届学术委员会主任(1996-2005):资源遥感学家徐冠华院士;
第五届学术委员会主任(2006-2009):资源信息学家孙九林院士;
第六届学术委员会主任(2010-2015):资源遥感学家徐冠华院士。
第七届学术委员会主任(2015-现在):大地测量学家杨元喜院士。

第一届实验室主任(1987-1991):地理学家陈述彭院士;
第二届实验室主任(1991-1996):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自动制图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何建邦研究员;
第三、四届实验室主任(1996-2005):地理信息系统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周成虎研究员;
第五届实验室主任(2006-2009):资源环境遥感与GIS专家,国家973重大应用基础研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刘纪远研究员;资源环境遥感与GIS专家刘高焕研究员;
第六届实验室主任(2010-2015):地理信息系统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周成虎研究员。
第七届实验室主任(2015-至今):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与海岸带遥感专家,苏奋振研究员。

  实验室以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和国际合作研究为重点,积极推进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先后承担了200多项国家973、863、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涉及地球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遥感信息定量提取、空间数据安全、时空数据挖掘、地学信息图谱、高性能地学计算、地学虚拟与可视化、大型GIS关键技术与软件平台、全球变化区域模式与碳循环、陆地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海洋与海岸带遥感与GIS、全国资源环境综合数据库、地球科学数据集成与共享等领域;先后出版学术专著与图集100多部、发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的学术论文1200多篇;自行设计开发了全系列大型地理信息系统平台SuperMap、海量空间数据库管理平台、地理空间信息分析模型软件系统,以及电子地图制作系统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在国家版权局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80余项;建立了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共享系统;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几十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和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一等奖等;在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的博士后研究员和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200名,已经出站的博士后、取得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生,在国家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