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

徐新良研究小组在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中国农田生产力影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4-12-12  |  【打印】 【关闭

  

1、Liu Luo, Xu Xinliang*, Zhuang Dafang, Chen Xi, Li Shuang. Changes in the potential multiple cropping system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from 1960-2010. PLOS ONE,2013DOI:10.1371/journal.pone.0080990

 

 

复种制度是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方式。本文采用GAEZ模型模拟了中国1960-2010年的潜在复种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复种指数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潜在复种指数自北向南、自西向东呈现出递增的趋势。近50年来,一年一熟的区域面积减少,而一年三熟的区域面积急剧增加,潜在复种指数在雨养条件和灌溉条件下分别增加了0.07和0.13。同时,潜在复种指数在雨养和灌溉条件的差距从0.18增加至0.24,这意味着水分条件严重限制着中国复种指数的增长。

 

 

2、Liu Luo, Chen Xi, Xu Xinliang* et al. Changes in Production Potential in China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from 1960 to 2010. Advances in Meteorology, 2014. doi:10.1155/2014/640320.

 

气候变化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GAEZ模型模拟了中国1961-2010年的粮食生产潜力,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发现,近50年来气候变化促使粮食生产潜力年均增加15.8万吨,近20年气候变化导致中国粮食生产潜力总量净增加316万吨。生产潜力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北方干旱与半干旱区域和黄淮海平原,生产潜力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南地区。气温、降水、辐射三大气象要素变化对生产潜力影响的空间差异明显,东北平原气温升高促使生产潜力增加;北方干旱与半干旱区则受气温和降雨量变化的双重影响,华南地区气温的增加和太阳辐射的减少促使粮食生产潜力减少;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辐射的减少是导致生产潜力降低的主要原因;黄淮海平原太阳辐射的减少是引起生产潜力减少的主要原因,同时温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生产潜力的增长。

 

 

3、LIU Luo,XU Xinliang*,LIU Jiyuan,CHEN Xi,NING Jia.Impact of farmland changes on production potential in China during 1990–2010.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5, 25(1): 19-34

 

近20年来,中国耕地数量与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对粮食生产潜力造成了巨大影响。研究发现,近20年来(1990-2010年),耕地变化导致全国粮食生产潜力南减北增,总量减少,新增耕地粮食生产潜力的重心逐步由东北向西北转移。耕地变化导致全国粮食生产潜力总量净减少297万吨。1990-2000年粮食生产潜力总量净增加1,011万吨,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区和北方干旱半干旱区;2000-2010年,粮食生产潜力总量净减少1,308万吨,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海平原区。从总体看,耕地粮食生产潜力总量减少主要是由城市扩展和退耕还林还草所导致。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