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国家科技平台联合服务“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4-01-24 | 【打印】 【关闭】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近百年的掠夺式经营,黑土发生了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黑土层变薄,坡耕地沟蚀严重,严重威胁了粮食可持续发展。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问题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已纳入国家重点治理区,近十年来先后启动了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国家农发一期和二期、国家发改委坡耕地治理试点工程等,推动了黑土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向上述国家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及科研创新对科学数据的需求,根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跨平台联合专题服务的要求,2013年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联合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和国家林业科学数据平台,启动了“黄土高原和东北黑土区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跨平台专题服务”。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服务具体由依托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东北黑土资源与农业生态科学数据共享分平台(简称东北分平台)实施。
精心策划组织,全面了解需求。东北分平台在总平台的协调下,组织三家平台单位,通过对东北黑土区正在实施的国家农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二期重大工程近30个项目区的实地调研,对项目组织管理单位水利部流域机构和省(区)水利厅的走访,以及召开对接会的形式,确定了数据的需求,并制定了从可研、初设、立项、实施和验收各个环节详细的服务方案。2013年6月8日,“跨平台专题服务对接及数据需求调研会”在陕西召开。来自我国两大水土流失区:黄土高原和东北黑土区的近20名一线科研人员、水土保持管理人员、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2013年8月3日,总平台及东北分平台、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有关专家、科研服务人员、美国土壤学专家等30余人,在平台负责人孙九林院士的带领下,到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前进乡的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站点海伦坡面/小流域监测站,开展现场服务活动。海伦市地方领导及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村民40余人参加了此次现场服务活动。
主动上门服务,取得成效显著。一年来,通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从数据资源、技术支撑和实物资源等方面无偿为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重大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1)为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可研和初设提供了东北黑土区基础地形、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土壤、侵蚀调查研究、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社会经济等数据资源以及各种图件100余幅;(2)协助国家穆棱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等项目区实现了小流域三维彩色规划设计;(3)创新研发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智能数字化水土保持专家指导决策系统,并在海伦市光荣小流域应用;(4)将创新研发的无动力水土流失自动监测仪152台推广应用于项目区水保效益监测,率先在东北填补了水保工程项目区无直接监测水土流失仪器的空白,为工程项目区提供了设备支撑;(5)构建了依据《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SL-2009的水土保持标准示范区,成为黑土水土保持标准建设研究、效益评价、示范和培训基地;(6)为项目区创新双埂带和侵蚀沟复垦技术的完善和凝练提供了数据和技术支撑,提交了侵蚀沟复垦技术标准建议稿,并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跨平台专题服务,有效提升了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的科技水平,支撑产生了显著的治理成效,得到了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等的充分肯定,深受项目实施单位引龙河农场、共青农场和八五五农场水务局等的欢迎,成为国家科技平台联合为国家重大工程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示范。
(付微 供稿,张兴义、赵军、诸云强校稿)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及专题服务调研路线
孙九林院士带领平台服务团队开展现场服务
东北分平台负责人张兴义研究员在野外开展技术服务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