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搜狐网】遥感有“头脑” 服务更精准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8-17 | 【打印】 【关闭】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闻坤 实习生 黄鹤林)“传感器目前已经遍布生活的方方面面,卫星、无人驾驶、移动测量系统、海上声呐、无人机、手机等。”在昨天的中国遥感大会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就“大数据时代下,遥感如何发展”进行了阐述,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就推进“遥感大数据智能分析”进行专题报告。
“目前全球卫星超过5000个,空中有人机和无人机加起来超过10000架。遥感应用渗入各行各业,海量数据也随之产生,如何更高效率地利用遥感数据,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李德仁表示,遥感、定位导航、地理信息等产业带动大数据产业发展。
遥感数据服务如何实现大众化?李德仁表示,应该将遥感卫星和地面传感器联系起来,形成互联网+,向全民提供服务。遥感大数据在无控制全球测图、智慧城市应用、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生态资源管理应用、系统分析洪水泥沙等方面,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李德仁举例表示,在农业方面,向农民提供光谱测量机,针对灌溉和施肥等农业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和把控,做好精准农业。不过,目前遥感传感器带来的海量数据仍存在信息缺失、难解译等问题,在遥感大数据应用推广过程中,也有一定难度。
“高分遥感专利的发展,让我们进入‘遥感亚米级’时代,但也面临着困境。比如像龙卷风这样的灾难,很多遥感卫星没有发力。”周成虎认为,遥感大数据智能分析已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云计算,分布式计算等,为遥感计算提供很大可能性,利用多粒度知识自适应计算,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大数据辅助认知,把遥感影像像素用在专利信息产品,转为知识,到下一代。“通过10到20年的努力,实现遥感智能信息提取。”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