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九林院士

【科技中国】孙九林:在流动和共享中实现科学数据的价值

文章来源:科技中国  |  发布时间:2013-12-24  |  【打印】 【关闭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数据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和巨大的社会财富,它贯穿于科技活动的全过程,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凝聚着人类科技活动、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价值,是当代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需求的一种战略资源。 

  

 

        实施“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是科技进步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创新体系中必须发展的现代科学设施与能力建设,也是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我国科学数据的管理和共享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也得到了一批科学家的支持,中国工程院孙九林院士就是其中一位。 

  

 

  

  

 

科学数据共享问题得到重视 

  

 

        科技部在1999年实施了“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陆续支持了一批急需的科技基础数据库建设。2001年,又组织专家就我国科学数据实行共享问题开展了调研,专家提出的《实施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增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调研报告得到了科技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孙九林院士被邀参加了科技部基础司组织的科技基础性工作调研组,后来主持“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研究与规划”。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科学数据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孙九林院士对此有很多见解。 

  

 

        孙九林介绍说,任何一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都是科技工作者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开展研究的成果,前人的经验成果甚至失败的教训,都通过大量的数据、文献和具体实物而沉淀下来。每个科技工作者都会把能否顺利获取前人或同行的这些成果、资料,视为自身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他们非常期盼国家能够实施有效的办法,在不损害国家利益、单位和个人基本利益的前提下,实现科学数据资料共享,使他们所从事的科技工作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为国家科学事业多作贡献。 

  

 

        科学数据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技活动中所产生的原始性基本数据,以及按照不同需求系统加工的数据产品和相关信息。它既包括各部门基于社会发展事业和生产发展需求而开展的大规模观测、探测、调查和试验工作所获得的海量科学数据,也包括国家科技计划实施项目研究和科技工作者长年累月所产生的大量科学数据,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和其他资源一样,对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样存在一个合理开发和有效管理与保护的问题。如果掌握数据资源的公益性、基础性、共享性、传递性及增值性的特点,去充分开发利用它,对社会将产生巨大的效益。 

  

 

        很多人把数据资源当成一般的物质资源,认为利用交易的手段去产生经济效益,是利用数据资源的唯一手段,这是一种狭隘的认识。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数据产生效益的过程,即“数据——信息——知识——政策(方案)或是理论——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过程。这是数据在充分流动和开发应用中产生的效益。数据资源的价值发挥是采用一种特殊方式而产生的,不是简单的金钱交易,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各行业人员,在不同的岗位,按照不同的需要,去开发应用数据资源在不同阶段所表现的形式,从而产生不同的效益。 

  

 

        例如,有科学家需要原始数据为他的原始创新发挥作用,有人采用数据集成的成果去指导某种行动,而有人将信息转变成知识并上升为理论或者是可实施的方案,推动社会进步。可见,科学数据的价值需要千千万万的人在不同领域和阶段去利用和挖掘它的实际价值。这就充分说明,科学数据应该在充分的传播和流通中,让全社会的人去利用,在各种环节发挥不同层次人员的作用。只有在共享状态下,科学数据才可以发挥应有的功能和效益。  

  

 

        孙九林院士介绍,我国从2001年开始,在充分调研、吸收国外数据共享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三个阶段:2001和2004年在国内选择了九个单位(或类型)开展科学数据共享试点,2005年开始试点单位进入国家科技条件平台进行建设,到2011年科技部与财政部联合对建设单位进行全面评估,最后选出了六个试点建设单位进入国家共享平台,他们是:国家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林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这六个数据共享平台转入运行服务,国家每年提供奖励经费,使我们的科学数据共享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科学数据为何不能有效共享 

  

 

        据孙九林介绍,长期以来,为了科学数据共享,一批科学家和科技管理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做出了不少牺牲。他们站在不同层次上到处呼吁和努力,国家相关部门也做出了很多响应,取得了上述的突破性进展。但终因共享问题涉及面广且十分复杂,实际的进展步伐与科学家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科学数据不能共享,不仅造成了国家投资的巨大浪费,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科研水平的提高。 

  

 

        实践证明,仅靠科学家呼吁或者政府部门积极推进,而没有社会响应,是不行的。只有科学家和政府部门相互配合,加上全社会支持,才能使科学数据共享真正得以实施,并要在若干政策法规、标准的引导下,才能使其健康地向前发展。 

  

 

        孙九林院士介绍说,科学数据的重要性在科学家脑海中早就根深蒂固了,最初大力宣传和提倡数据共享时,科学家很高兴,相关管理部门也积极支持。但随着科学数据重要性宣传的深入,好像提醒了部分单位领导或少部分科学家,把科学数据看成了他们的私有财产。虽然要求科学数据共享的社会呼声很高,但实际真正把有用的数据拿出来共享的情况并不乐观。不难看出,大力宣传科学数据的重要性是一把双刃剑,使过去并不看好数据资源重要性的人“觉悟”了,他们认为“保住”这种资源是显示自身财富和实力的表现。这就导致一种现象,一方面大家都说大数据好,但另一方面大家又不愿把自己的科研数据拿出来。事实上,不仅仅是科研部门,在很多产业部门也是如此。 

  

 

        科学数据共享问题,是长期困扰我国科技界的重大问题之一,人人期盼共享,可是实现起来却十分困难。究其原因,孙九林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长期以来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小农意识、私有观念严重,把本应属于国家所有的数据资料视为个人或者单位的小集团所有,使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无法发挥更大的效益。 

  

 

        第二,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单位把由国家出资获取的数据变为本单位的财富,成为一种资金收入,填补单位经费的不足。 

  

 

        第三,国家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使得宝贵的数据资源流失,队伍不稳,无法形成一支训练有素的科学数据管理和服务队伍。 

  

 

        第四,国家没有出台科学数据产生、管理、共享服务的政策法规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五,缺乏覆盖所有大型科学研究计划的数据管理和健全的汇交制度。 

  

 

        第六,科学数据共享的基础设施不健全,缺乏数据共享的规范、标准。 

  

 

        凡此种种,使大量科学数据资料任意流散,重复获取,严重浪费。归结为一点,说明我国法制还不够健全。科学数据走向有效管理和共享机制的形成,必须在经济发展、法制健全、人们思想认识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才能逐步完善,也就是说必须有一个过程。所以,过去所存在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或者说是难以跨越的一个发展阶段,不是任何人的个人所为。 

  

 

在流动和共享中实现科学数据的价值 

  

 

        孙九林院士认为,要大力宣传科学数据资源真正价值的发挥在于其流动性,数据资源只有在流动中才能体现真正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流动和共享更加重要,不流动的数据资源就无法谈其价值的最大发挥。 

  

 

        我国开展的科研项目,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等,都需要大量的数据来支撑,在这种情况下,数据资源共享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 

  

 

        孙九林院士建议,除了科学家本身要提高自己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我国政府部门也要及时加强立法。 

  

 

        实际上,由国家投资产生的科研数据资源,在其已获得合理回报的情况下,已经是国家的公有财富。我国相关的科研机构和部门以及科学家个人,都应该把这些数据贡献出来,利用现代化传输网络去流通,实现共享挖掘科学数据的内在价值,促进整个国家的科技进步。 

  

 

        孙九林院士说:“当前国家在提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非常好的机遇,所有科技人员都应该思考科学研究信息化如何实现,思考如何在科学数据共享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科研信息化。大家都知道,进入信息化时代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科学研究进入到数据密集型的活动中,即科学发现已进入第四范式阶段,如果科研人员本身不重视信息化,信息技术人员是无法去推动的。”  

  

 

        “我个人认为,科研信息化简单地去理解就是让信息科学技术和其他专业学科研究内容相结合,促进科技创新方式的转变,从而更好地提高科学研究成果的水平。”孙九林院士提出了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作为科研人员要积极主动配合信息科学技术的专家,寻找自己专业领域的切入点,提出要求,最好是将自己专业的研究过程的概念模型提出来,请信息科学家一起来总结出专业研究的信息流程。构建信息模型,寻找信息流程模型中信息技术的切入点,逐步将专业研究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实现科研信息化的全过程,达到转变科研方式、加快高水平科研成果产生的目的。 

  

 

        第二,作为管理者的领导要重视。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机遇,如果不好好把握这次机遇,我国科研的创新也必定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我国要有科研信息化的战略,从政策上支持科研信息化的发展,重视科研信息化。但重视的意思不一定是要给多少资金,而是国家具体政策,运行管理机制以及对从事科研信息化人员的考核标准等问题。若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利用信息化来促进我国科研创新的速度也将会相对比较慢。 

  

 

        孙九林认为,从战略层面上看,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需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机制,加快现代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以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在国家整体规划和管理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各部门、各单位的科学数据资源,通过制定共享政策法规、完善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共享机制,使各部门、各单位所积累的科学数据资源纳入国家科学数据共享管理统一框架。 

  

 

        孙九林表示,倘若我国科研能搭乘信息化的快车、加快科学数据共享的进程,早日全方面地实现科研信息化,那么我国的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也必将更快地提升。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