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

实验室2015年学术年会顺利举行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6-10-12  |  【打印】 【关闭

  

1月8日,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2015年学术年会在地理资源所2602会议室成功举行。实验室全体职工、学生和客座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学术年会主要由实验室主任苏奋振研究员主持。  

 

        会议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年度工作报告阶段,由实验室主任和各研究室主任分别作实验室及各研究室年度工作报告;第二部分为学术报告阶段,由实验室科研人员作学术交流报告;第三部分为总结阶段。

 

        在实验室年度工作报告中,实验室主任苏奋振研究员分别从实验室定位和研究方向、项目争取与科研成果、学术交流、人才队伍建设、平台建设以及财务情况等方面进行总结。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实验室共发表论文252篇,包括:SCI论文138篇,EI论文17篇,国内核心期刊88篇。出版专著/编著/译著13部,授权发明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28项。向国家提交并被采纳的重大咨询报告3项,其中领导批示2项。实验室新争取科研项目109项。其中973课题1项,NSFC项目包括重点共15项,高分专项3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科技基础工作课题1项,国家科技基础平台课题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其他科技奖励8项。王卷乐、程维明晋升研究员;任红艳、陈鹏飞、姚永慧晋升副研究员。

在研究室年度工作报告中,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室副主任秦承志研究员、地图学研究室主任葛咏研究员、生态环境信息学研究室主任岳天祥研究员、海洋带海洋信息系统研究室主任杨晓梅研究员、地球数据科学与共享研究室副主任王卷乐研究员、资源环境数据与分析研究室主任刘荣高研究员分别汇报了6个研究室的年度科研进展。

 

        孙九林院士对实验室工作进行了两方面的点评,一是鼓励大家关注科技改革,发挥实验室两个平台的优势;二是强调了大数据时代数据的重要性,要以大数据为基础进行思维,注重大数据的获取、传输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会议第二部分,方红亮研究员、兰恒星研究员、葛咏研究员、王卷乐研究员、程维明研究员、陈鹏飞副研究员、全金玲博士、徐成东博士、李郎平博士分别做了题为“植被冠层叶片聚集状态研究”、“川藏联网工程地质灾害风险防控研究”、“非均质地表空间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格网化资源环境数据集成初探”、“中国数字地貌研究”、“遥感与作物模型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若干应用研究”、“城市热岛的时间演变模式:日内、季节和年际尺度”、“气象站点气温记录值单点不确定性与空间插值建模”、“滚石运动过程建模与运动路径概率模拟”的学术报告。

 

        总结阶段,周成虎院士号召在新时期下,主动适应科技改革,认准发展方向,注重跨团队合作,建立跨学科兴趣小组,引入科研众筹,着力大数据挖掘方法,注重陆表过程研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研究生不局限于导师任务,努力提高独立思考能力,追求大数据时代的跨界与科研众筹;倡导青年科研人员组建跨学科兴趣小组,拓展科研方向,提升研究水平;期许研究员着力方向引领、领域开拓和大问题思考。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2015年度学术年会现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