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徐冠华院士访问地球系统科学信息共享中心

文章来源:本站  |  发布时间:2010-02-10  |  【打印】 【关闭

  
应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球系统科学信息共享中心主任孙九林院士邀请,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院士2月5日访问了地球系统科学信息共享中心,主要了解和指导中心的数据共享工作。我所刘毅所长、葛全胜副所长、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刘高焕主任、基金委地学部林海研究员、南京大学江洪教授等领导和专家一同参加了交流座谈活动。地球系统科学信息共享中心全体职工、学生参加了会议交流。
首先,刘毅所长代表研究所对徐冠华院士在百忙中到所指导工作表示欢迎和感谢。在交流活动开始前,孙九林院士简要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信息共享中心目前承担的国家97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项目数据汇交管理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基本情况。
地球系统科学信息共享中心王卷乐博士汇报了中心概况及97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项目数据汇交工作具体进展,诸云强博士汇报了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的建设成果及成效。地球系统科学信息共享中心还向徐院士赠送了《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目录》及《973数据汇交简报》等资料。
在听取完汇报后,徐院士高度评价了地球系统科学信息共享中心的数据共享工作,发表了个人感想并对信息共享中心的工作给予了指导。他在谈话中,首先提到他也是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老人”,曾短期担任实验室副主任。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呼吁开展科学数据共享,直至从国家科技部部长的岗位上离任。他认为科学数据共享势在必行,但实现起来非常不易。他非常欣慰地看到地球系统科学信息共享中心在数据共享研究与实践上的开拓性进展,这正是他多年来希望实现的梦想,非常振奋。结合数据共享工作,徐院士具体谈了几点感受:
第一,从事数据共享这项工作很不容易,首先要克服思想上、观念上、认识上的一些障碍。在市场经济浪潮下,许多服务性的机构都消失了,能够长期坚持开展数据共享非常难得。地球系统科学信息共享中心所做的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典型。
第二,这项工作应该受到尊重,并且得到支持。科研是群体性的活动,数据是最重要的基础。开展数据共享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发表学术论文,数据共享工作者的贡献很大。但长期以来,这项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少支持。在这方面希望中科院、研究所里也能够转变观念,下决心为数据共享工作创造条件,在项目支持、绩效评估等各方面为数据共享和服务创造条件。他认为如果所里能够既抓好科学研究,又做好国家级的数据中心,那将是非常好的事情!
第三,数据共享工作要立足服务,把质量作为重点。以前科技部也想过许多办法汇交项目产生的数据,但好的数据交不上来,数据存在的质量问题也被隐藏起来。要认真研究、制定数据质量的标准及相应的评估手段,例如可以对数据被引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公开,检验数据质量。做好数据共享和服务,让更多的人使用,可以使科研成果和数据得到验证。
第四,这项工作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做数据工作,关注国内是需要的,但面向世界同样也是国家需求。目前我国面临尖锐的资源短缺、国家安全、生态环境等问题。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和数据共享,必须要具有全球视野。很高兴已经看到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中已经有许多国际数据资源,这非常重要。
第五,开展数据共享,能够支持学科交叉研究。当前陆地、大气、海洋等学科之间的联系很少。数据共享可以建成多学科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促进交叉科学的研究。当然,这一工作需要更多专家参与,需要更广泛的知识。
针对数据共享的具体工作,徐院士还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希望。第一,数据共享中有许多科学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例如,数据的标准问题。数据重在长期积累,但是如果没有标准,这些长期积累的数据有可能变成一堆垃圾,无法利用。第二,国家大的科技管理政策还需要完善和落实。建议科技部能够总结地球系统科学信息共享中心的工作经验,在其他领域开展数据汇交和共享推广。第三,要扩大宣传。如果有可能,建议组织一个新闻发布会,引起全社会的注意,促进数据的共享。同时,这也可以提高地理资源所、科学院的影响。最后,徐院士还对地球系统科学信息共享中心的发展寄予了殷切的希望,他希望该中心能够在未来十年成为我国科学数据共享的旗手。
最后,葛全胜副所长代表研究所向徐院士的来访表示衷心感谢。他同时指出,做学问就是做数据。大量的科研投入,最终可能就是得到一条数据曲线。结合徐院士在数据共享观念转变、数据共享事业长期发展等方面的指导,所里将积极研究落实,支持科学数据共享工作。
 
(本文内容根据徐冠华院士的谈话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地球系统科学信息共享中心供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