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张百平研究员翻译的《当代地理学方法》受到好评

文章来源:本站  |  发布时间:2013-01-09  |  【打印】 【关闭

  

  2012年6月,实验室张百平研究员翻译的《当代地理学方法》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包含30章,介绍、解读和分析了当代地理学中的主要研究方法,可供地理学研究人员和学生参考使用。 近日,该书受到基金委地学部副主任宋长青的高度评价,并在《地理学报》2012年第7期上专门发表书评。 

    

    

  《当代地理学方法》中文版评介

  宋长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北京100085)    

  英国学者尼古拉斯·克里福德、吉尔·瓦伦丁等编著的《当代地理学方法》(Key Methods in Geography) 一书已由商务印书馆2012 年出版了。该书由张百平、孙然好等翻译、蔡运龙校对。全书共计4 编30 章,全面介绍、解读和分析了当代地理学中的主要研究方法,可供地理学研究人员和学生参考使用。   

  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科整体进步,学科的进步主要表现在理论的完善、方法的突破和新技术的引入。其中,研究方法更能体现学科本身的核心特征,因此,许多学科从发展的需要出发,更加强调研究方法的创新、完善和总结。作为传统而古老的地理学,研究对象涉及自然和人文两大要素、微观和宏观多个尺度、格局和过程多个模态,涉列了多种研究方法。从基础研究的角度出发,国家一些资助机构特别强调科学方法的创新,科技部为此给予了特别的支持,其目的是对地理学研究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针对这一需要,中国商务印书馆选择了由Nicholas J. Clifford 和Gill Valentine 等编著、英国塞奇出版公司(Sage Publications Ltd.) 出版的“Key Methods in Geography”,将其翻译出来,供我国地理学界借鉴和使用,在推动我国地理学基础研究的同时,通过方法的创新为解决重大国民经济建设问题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压力越来越大,从而衍生出一系列的重大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损失、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剧增、水土资源质量下降等。面对这些问题,各国科学家从多方面探索解决的途径,力求找到建立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办法。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地理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学科之一,多年来我国地理学家一直为此努力,并为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地理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向交流的“桥梁学科”。一方面,地理学关注自然环境要素,如水文、土壤、气候、生物等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各自然环境要素相互作用机制;另一方面,地理学关注人文活动,以及人文活动所造成的区域“印象”。围绕人文活动这一复杂而重要的命题,地理学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文地理学科体系。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文化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等方向取得了长足发展。   

  诚然,从科学发展的进程来看,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学科探讨问题的细化,学科自身特点愈来愈明显,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同时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形成,并完善新的方法论体系、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就地理学而言,其研究尺度不断扩展,引入微观污染物的探测技术、地理过程测年技术、大尺度空间数据采集技术,以及模拟方法。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普遍采用地理信息技术、空间遥感技术,引入了一系列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以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为基础,地理学的研究开始从定性走向定量,从现象认识进入机理探索阶段。   

  地理学的发展源于对自然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地理学的任务之一是服务于社会实践。众所周知,当前的自然界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人类的“印痕”,当今的人类社会比任何时候都依懒自然、亲近自然界。自然与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整体,谐调人与自然是地理科学服务于社会的重要任务。面对人与自然的冲突,地理学应该、并能够寻求科学的解决途径。   

  学科的进步及其对社会的贡献取决于学科自身的发展水平,学科的发展水平集中体现在方法论体系、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的成熟程度。《当代地理学方法》一书总结地理学中一些普适而关键的方法和规范。系统地介绍了地理学研究中野外调查方法、数据采集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等。这些总结无疑会对我国地理学工作者产生良好的借鉴意义。  

   《当代地理学方法》的译者多年致力于地理学方法探讨,对地理信息图谱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将这一思想成功地运用到中国山地植被的垂直带研究中,并建立我国山地垂直带谱。中国山地垂直谱的建立是地理信息图谱思想的成功尝试,为我们深刻理解山地系统的演化规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当代地理学方法》中译本的出版,将为我国地理学工作提供认识自然、了解人文的一个重要工具。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