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年度学术年会召开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1-18  |  【打印】 【关闭

  

  1月17日,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年科研年会暨学术交流会在地理资源所2602会议室成功举行。实验室全体职工、学生和客座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学术年会主要由实验室主任苏奋振研究员主持。

  会议议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年度工作报告,由实验室主任和各研究室负责人分别作实验室及各研究室2016年度工作报告;第二部分为学术报告,由实验室科研人员作学术交流报告;第三部分为会议总结。

  在实验室2016年工作报告中,实验室主任苏奋振研究员分别从实验室定位和研究方向、项目争取与科研成果产出、学术交流、人才队伍建设、平台建设以及财务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部署了2017年的重点工作。

  据统计,2016年实验室共发表学术论文226篇,其中,SCI论文121篇、EI论文18篇、国内核心期刊87篇等。正式出版专著/编著13部,图集1部。获批准公布的国家标准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1项、软件著作权53项。向国家提交并被采纳的重大咨询报告4份,其中国家领导人批示1份。本年度实验室新增科研项目92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课题11项,国家科技基础平台专项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先导A专项项目1项、重点部署项目1项,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知识服务项目2项、咨询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基金1项、面上基金3项、青年基金8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实验室荣获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先进集体称号;20位科技人员23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等科技奖励和荣誉,56位研究生获得“优秀学生”等奖励和荣誉。

  在6个研究室年度工作报告中,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室主任裴韬研究员、地图学研究室副主任张岸博士、生态环境信息学研究室主任岳天祥研究员、海岸带海洋信息系统研究室主任杨晓梅研究员、地球数据科学与共享研究室主任诸云强研究员、资源环境数据与分析研究室主任刘荣高研究员分别汇报了各研究室2016年度科研进展情况及2017年度重点工作计划。

  会议第二部分,实验室8位科研人员作了学术报告并进行了互动交流。在实验室副主任兰恒星研究员的主持下,王劲峰研究员、岳天祥研究员、裴韬研究员、方红亮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空间分异性q-统计”、“地球表层建模基本定理”、“基于室内定位数据的POI服务效率评估”、“植被冠层聚集指数的遥感估算研究”的学术报告。在实验室副主任诸云强研究员的主持下,青年科研人员杨琳博士、王江浩博士、赵娜博士、张恒才博士分别作了题为“中国人足迹与流动:基于海量定位数据的研究与发现”、“考虑成本的采样设计方法”、“基于HASM的气候要素模拟研究”、“移动对象时空数据模型与连续查询算法”的学术报告。

  最后,周成虎院士作了会议总结,他对实验室各位同仁在2016年取得的优秀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实验室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十三五”期间我国科研体制改革将会有巨大变化,变化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实验室要以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决策为引领,紧紧抓住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发展机遇,乘势而上;二是立足“地理资源所,放眼全中国”,要加强与全国地球信息科学领域的同行与团队的合作,积极谋划“十三五”改革创新发展,进一步扩大实验室的影响力;三是青年科技人员要有危机感,要努力学习与实践,不断提升研究水平,提倡团队合作,共享思维,在协同作业过程中一起成长与进步。

苏奋振作2016年度总结

 

周成虎院士参加学术年会

 

年会会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