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第七届全国热红外遥感大会顺利举行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5-08-27  |  【打印】 【关闭

  

 2025年8月13日至15日,第七届全国热红外遥感大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顺利举办。本届大会以“热红外遥感:AI与大模型”为主题,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等单位协办。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和企业单位的260余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共同探讨热红外遥感领域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与创新。

 大会开幕式由组织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唐荣林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生林书记、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林克剑所长、大会科学委员会主席周成虎院士先后致辞。王生林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热红外遥感在资源环境监测、防灾减灾等国家重大需求中的应用。林克剑从行业应用角度出发,展望了热红外遥感技术在草原生态监测、牧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周成虎在致辞中指出,当前热红外遥感正处在技术变革的关键时期,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融入正在重塑整个学科的研究范式。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共举办了58场学术报告,其中包括28场大会特邀报告。大会设置了多个专题研讨环节,涵盖热红外遥感基础理论、人工智能算法创新、对地观测大模型、卫星数据应用、生态环境监测、城市气候研究、水文气象应用、防灾减灾技术等多个前沿方向。武汉大学夏军院士等知名学者围绕上述热点研究方向,先后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本次大会还设有青年报告环节,15位青年学者和研究生汇报了创新性研究工作,展现了我国热红外遥感领域后备人才的科研活力。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热红外遥感的基础理论、人工智能算法、国产卫星数据应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其在生态环境监测、城市气候、水文气象、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应用展开了热烈讨论,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本次大会还特别组织了产学研合作交流活动,多家企业代表与科研院所专家就技术转化、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推动热红外遥感技术产业化发展搭建了合作平台。

 本届大会的成功举办,全面展示了我国热红外遥感领域在AI时代取得的最新进展,为凝聚学术共识、引领研究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效促进了产学研各界的深度合作,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热红外遥感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提供了重要支撑。会议成果将对推动我国对地观测技术的创新发展,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生林书记致辞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林克剑所长致辞


大会科学委员会主席周成虎院士致辞


夏军院士作大会报告


大会会场





附件下载: